2016.01.10

0-大里文創.jpg

台中市大里區草湖橋

大里文創聚落家族

 

01-大里文創.jpg

地圖截取自大里文創聚落家族

有一天,散步的時候,看到台中大里草湖橋附近有好多彩繪

延著河堤走,壁上畫了許多關於台灣新年的習俗的彩繪,覺得蠻有趣的

就這樣拍了下來,順便上網查了一下相關的資訊

不過...有些彩繪,我無法分辨是什麼時間才會有的活動

如果有查錯的,也請知道的人糾正我一下喔!

 

現在咱們就來複習一下台灣的新年習俗吧!

 

台灣的新年,又稱 「新正」、「正月」「元旦」「新春」

會有一連串的習俗活動

冬至、送神、辭年、圍爐,壓歲錢、守歲、貼春聯、拜年、噴春、回娘家、

接神、挹肥、天公生、 元宵節猜燈謎、看蜂炮、吃湯圓等等

 

12月26日大里文創.jpg

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是「尾牙」,另一說法,尾牙為送灶神的節日

農家和商家會準備盛大的牲禮祭祀福德正神土地公,入夜後,會設宴席款待親友及廠商和員工

台灣民間商家的習俗,過了熱熱鬧鬧的春節與農曆正月份

每逢初二、十六這兩天都要「做牙」拜土地公

農曆二月二日稱為「頭牙」,而十二月十六日就叫做「尾牙」

 

以前,  如果老闆在來年不準備續聘的員工,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準他,暗示解聘之意

不過,這種風俗已絕跡

 

2月2日-2大里文創.jpg

 

12月24~26日-1大里文創.jpg

粿又稱「過」是過年應景、祭祀的米食品

做粿的工序有:挨粿、做粿、炊粿

 

12月24~26日-2大里文創.jpg

 

12月24~26日-3大里文創.jpg

製程約在農曆十二月廿四至廿六間

每一種粿皆有其臺語寓意:

甜粿(食甜甜過好年)、發粿(發財)、菜頭粿(好彩頭)、粿上的紅棗則象徵(食紅棗年年好)

而由外省裔傳入的新年寓意中,年糕則代表「步步高陞」

粿即是客語之「粄」,新年粄圓亦是客家族群全年最重要之甜品

 

12月29日-1大里文創.jpg

農曆十二月廿三日是「祭灶」

灶神俗稱“灶君”,也有叫“司命真君”、“灶君公”、“護宅天尊”、“灶王”等

其全稱是“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”,因此也有人稱之為“九天東廚煙主”。

早期臺灣民間,每家廚房都有一個相當大的“灶”

相傳灶有灶神,于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來監視每一家的言行,

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,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,報告各家的善惡功過

 

12月24日-1大里文創.jpg

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是「送神 這天正是灶神升天的日子。

傳統家庭廚房會供奉灶神,傳說灶神上天庭後, 會稟告這一年所看到的一切,

家裡的老人家會在送神當天準備豐盛牲禮祭祀,在灶神嘴上黏上甜年糕,讓灶神多說好話

當天也是寺廟諸神昇天的日子,各家亦需送諸神上天,之後便開始舉行大掃除

現代社會為求方便,尾牙拜土地公、司命竈君(灶神)與地基主等程序,會一併在送神時祭拜

 

12月24日-2大里文創.jpg

清黗(同清屯)又稱大拼掃、清炱、摒厝、筅黗掃等詞

筅黗意為「清理煙囪的煤炭」,後來便引伸為是「大掃除」

 

12月-1大里文創.jpg

送神後,年貨是過年前買一些好的食品,而採購過程則稱為辦年貨

年貨種類豐富,舉凡食衣住行與祭祀、食材、年飾、應景物品

 

12月-2大里文創.jpg

 

 農曆十二月廿九日是「辭年、祭祖

辭年時要在供桌上擺設五牲及各種年粿,供奉諸神後祭拜祖先,感謝保佑並祈求來年平安

12月29日-2大里文創.jpg

 飯春花

神桌前還要供“春飯”,即盛有飯的小碗,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

灶上一碗。這些花又叫“春仔花”或“飯春花”,這個飯叫“過年飯”

(在閩南語中,“春”與“剩”諧音,意思即怎麼吃也吃不完,還有剩餘)。

 

1月1日-1大里文創.jpg

疊柑塔

桌前還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。紅棗表示年年好

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來,有句俗話“上元瞑(夜)拆柑棚

 

12月30日-1大里文創.jpg

煮長年菜

長年菜又稱長命百歲菜

嘉義以北地區長年菜是「芥菜」,而台南、高雄、屏東地區的長年菜則為「帶根的菠菜」

烹煮時不可切斷,才能長命百歲

吃的時後必須一根根從頭吃到尾,才能讓年壽長長久久象徵「有頭有尾」、「綿延不絕」

 

12月30日-2大里文創.jpg

 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是「圍爐

圍爐本意為,全家人在家中團圓、守歲,以迎接沉島一刻

隨時代變遷,演變成今日許多人會上餐館、飯店圍爐

或是直接採買公司推出之冷凍年菜,多少失去圍爐的「一家火仔」本意

圍爐時要全家到齊才能開動,如有家人未能趕回家吃團圓飯,也要多擺一副碗筷,表示全家團圓

在人際疏離的現代社會,象徵團員的年夜飯尤為重要

 

12月30日-3大里文創.jpg

分壓歲錢

 吃過年夜飯,是小孩子最期待的發壓歲錢時刻

壓歲錢又稱「過年錢」,古時是用紅線穿一百個銅錢,有﹁長命百歲﹂吉祥意味

經濟水準高後,壓歲錢多改為紙幣,放入紅包中,數目必取偶數以求吉利

 

 年 30 晚間是全家一起守歲時間,傳說守歲可祈求雙親長壽,因此又稱「長壽夜」

「不睡」台灣話發音為「不睏」, 睏字諧音與困同,守歲也有靜待「不窮困」的新年

等午夜12點一到,家家戶戶放上一長串紅鞭炮,象徵新年到。

 

1月1日-2大里文創.jpg

  大年初一「新年」

貼春聯、掛年畫、走春拜年、噴春、放鞭炮

年初一清早得先行祭祖,在大門兩側張貼寫有吉祥話的春聯

 

1月1日-3大里文創.jpg

 台語稱門聯、春仔,是古代「桃符」之遺風,爲張貼於門楣或是家居各處、角落的年飾

 形式有「斗方」、「春條」、「門聯」、「橫批」等

 

1月1日-4大里文創.jpg

 結彩則是為了襯托喜慶氣氛,掛在門額上的長形刺繡布綢,

 常見有:「八仙彩」、「金玉滿堂彩」、「紅綢布彩」

 臺灣北部較多掛八仙彩,南部較無此習慣,

 但若有宮廟做醮、刈香亦會發送彩布,主題有代天巡狩、神庥永被等,有鎮宅化煞的功能。

 

1月1日-5大里文創.jpg

 放鞭炮

由傳統而來的習俗,傳說古時是用來驅趕年獸的方法

驅趕年獸之餘放煙火、鞭炮也有歡樂喜慶之感,逐漸變成過年期間的應景活動

鞭炮又稱「爆竹」,在守歲過後燃放,古時候認為妖魔鬼怪害怕聲響,而神仙則喜歡爆竹聲

因此燃放爆竹以趨吉避凶, 成了一種習俗,爆竹一聲除舊歲,新的一年就在爆竹聲中來到了

 

12月30日-4大里文創.jpg

 

12月30日-5大里文創.jpg

跳火盆

自古吃過年夜飯,先把稻草堆在庭中,把稻草燃起來,依長幼次序跨越而過

如今工商社會,如何取得稻草,唯有木炭比較好取得

除夕當晚家中一家大小吃過年夜飯以後一起「跳火盆」

在習俗上跨越火盆時要一邊跳,一邊口中唸唸有詞

「跳火盆,飼豬較大船;過火氣,百般都不畏。」、「跳得過,富不退」、

「跳火城,輸輸爭到贏,跳火群,亂糝都準。」或唸「新年較好舊年。」

 

 1月15日-4大里文創.jpg

舞龍舞獅

 

1月1日-6大里文創.jpg

 歕春 

國人習性喜歡熱鬧,過年更是喜氣洋洋,年節間有許多民俗遊藝,除了舞龍舞獅、踩高蹺及跳財神

還有「噴春」活動,鼓吹隊在街上吹奏,聽到炮聲就跑來吹奏吉祥音樂,等主人家給紅包 

不過現在都看不到這樣的活動了....

 

1月1日-7大里文創.jpg

 拜年

走春也就是拜年,通常由輩分低的向長輩拜年

從前社會比較傳統,在家中向長輩拜完年後, 接著要到多處拜年

包括親戚、上司、生意夥伴等,準備的手信則是甚為講究

另外臨里街坊間見面也會互道恭喜發財,增添喜氣

這便是走春或行春。一般習俗上晚輩向長輩拜年,長輩會發給紅包

 

1月1日-8大里文創.jpg

 到廟裡行香

 

1月2日大里文創.jpg

 大年初二「回娘家」

初二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,傳說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,會使娘家變窮

回娘家不能空手,必須要準備一些禮物, 台灣話稱為「伴手」或「等路」

 

大年初三赤狗日

大年初三俗稱「赤狗日」,俗信當天不宜外出與宴客,若犯忌將會赤貧

實際上是準備年節多日操勞後, 大家都較疲累,需要休息一天以養精蓄銳

 

大年初四接神

俗語說:「送神早,接神遲」

送神一般在大清早,接神則在下午4點之後,家戶供上牲禮,焚香及燃放炮竹表示恭迎

同時要燒全副武裝的神馬、甲馬、天兵,以迎接諸神下凡

 

大年初五隔開「開工

工廠陸續開工,商店也開張大吉,過年熱鬧氣氛到此告一段落,因此初五又稱為「隔開」

到了這一天, 廳堂神桌上的貢品要收起來,商家也恢復正常上班,但年節氣氛仍要到元宵節才算正式結束

 

大年初六挹肥

農業社會時代,農民會在當天換下新衣新貌,穿著粗舊衣裳開始清理水肥、巡視田水

準備播種,稱之為﹁挹肥﹂。 雖然台灣農村仍多,但近年「挹肥」習俗早已絕跡,年味也益淡了

 

1月9日-1大里文創.jpg

 大年初九「天公生」

大年初九是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誕辰,也是新春後第一個大節日

家家製紅龜粿、發粿,大殺牲口排成九牲五桌大齋, 焚香點燭祭拜天公以祈求平安

 

1月9日-2大里文創.jpg

 

1月15日-1大里文創.jpg

 元月十五元宵節

提燈籠、猜燈謎、放蜂炮、吃湯圓:當天又稱燈節或上元節,是春節的最後一個高潮,又稱為小過年

兒童提燈籠遊街,廟宇製作飛禽走獸及古今人物花車或花燈

古人將燈謎貼在花燈上,讓眾人邊賞燈邊猜謎,燈謎謎面包羅萬象

古今中外都可以入題,可說是智慧結晶,有如老虎般難射中,因此又有「射虎」別名

元宵為南方人俗稱「湯圓」﹂的別名,各地製作方式不同

但都以糯米粉為皮,內餡種類繁多,有甜有鹹

一般而言,元宵用籮筐滾動, 湯圓則以手心搓揉

元宵節吃湯圓,除希望家戶團圓無缺,也象徵年節的結束

元宵節俗中最富聲光效果的活動,非鹽水蜂炮莫屬

相傳清朝時瘟疫肆虐鹽水20餘年,居民央請關老爺出巡

沿途以各式陣頭及炮竹煙火恭迎關公眾神繞境隊伍,瘟疫因而絕跡

習俗相延至今,成為深具特色的鹽水蜂炮

入夜後展開, 一直延續到隔日清晨五時才結束,蜂仔萬發齊放刺激感及絢麗奪目的五彩火花

讓鹽水蜂炮享譽全台。

 

1月15日-2大里文創.jpg

 放天燈

 

1月15日-3大里文創.jpg

 

2月2日-1大里文創.jpg

 二月初二「春酒」

 農曆二月初二為土地公聖誕,人們除了舉行祭祀儀式外,若年前無舉辦尾牙的公司行號

通常選定或擇開工、初九或此週間任一日,舉行同等級的犒勞宴

而現今多半稱為喝春酒、請春酒。各地會舉行新春團拜、慰勞,至此日後,農曆新年才正式結束

 

其實看完這些,不難發現,台灣的習俗活動也是很熱鬧的

只是隨著時代的改變,很多熱鬧的慶典活動也漸漸的被用其他方式而取代

演變至今,現在的過年,真的也沒有以前的過年的那種熱鬧氣氛了!

 

 

  

 以上參考資料取得自以下網址

 

 

http://www.vrwalker.net/tw/newyear2010/index.php

http://17itaiwan.url.com.tw/DOC_2093.htm

http://big5.home.news.cn/gate/big5/news.xinhuanet.com/ziliao/2003-01/18/content_695306_1.htm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F%B0%E7%81%A3%E6%96%B0%E5%B9%B4#.E6.AD.95.E6.98.A5

 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8F%B0%E7%81%A3%E6%96%B0%E5%B9%B4

http://www.131.com.tw/word/bh/bh_17.htm 

arrow
arrow

    藍♀β♥love♥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7) 人氣()